肾为水脏,统摄前后二阴,前阴即小肠膀胱,后阴即阳明大肠。若医话之三黄风汤,虽约而应变无穷,名正治当,更详于昔矣。
惟是心烦不安,乃阳回阴液未充,肾不交心,阴不上承,最宜持心息虑,当思静则生阴之理。《淮南子》言荫暍人于樾下,皆以暑暍为热证,与《内经》相合。
前贤不知金燥本无重病,但见火之燥烈,百病之中皆有,故误以火证之燥,错入金燥之门。 夫此方乃桂枝汤加龙骨、牡蛎耳。
拟玉屏风散、升麻葛根汤,二方加减,外以桂酒涂颊。《左传·昭元》曰:晋侯求医于秦伯,秦伯使医和视之。
诸家所论如是,余亦未历其境,难凭臆说。正如西北真中风多,类中风少。
由水液衰少而燥涩。葛稚川以饮食生冷肥腻酒鲙,而当风履湿,薄衣露坐,或夜卧失覆所致。